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公仆风采
张云泉:信访局长的好榜样

                                                                                  (上)
    张云泉同志在自己办公桌的醒目位置摆上了“1号接待员”的牌子。他说,这样群众上访一眼就知道该找谁了。
    他是一个令人仰慕的榜样!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
    他工作在“清水衙门”,处理着“机关第一难”,每天听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做的是烦事、难事和窝囊事。然而,为了信仰和理想,他付出了22度春秋,用一身正气、骨气和血气实践着共产党人的宗旨。
    他,就是江苏省泰州市“1号接待员”,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
    “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
    张云泉的“女儿”方小娟要结婚了!这个消息一时在泰州传为佳话。一场婚礼如何这般为人们津津乐道?是因为爱情的轰轰烈烈,还是因为新娘的倾国倾城?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方小娟4岁时,父亲突发脑溢血身亡,母亲不堪如此重击,得了偏执性精神病,一口咬定丈夫是被人谋害而死。从1986年开始,母亲带着她辗转上访,要求“申冤”,让年幼的方小娟落下一身病,性格也变得冷漠了。
    1996年10月,得知方小娟母女回乡,张云泉赶到她家。方小娟听人说抓她来了,就把住大门,一双大眼睛充满敌意。张云泉刚喊了她一声,她就唤出一条黑狗扑上来。胆大心细的张云泉喝住黑狗,走进屋里,默默地收拾如一盘散沙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随母亲上访多年、被多次收容遣送的“野丫头”被深深地触动了,她慢慢地走近张云泉,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从此,张云泉带她和母亲去看病,并认她作了干女儿,安排她上学,送她进电脑班,让她学插花,现在她已成为泰州市区一个花店的插花师。在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举行的婚礼上,不善言辞的方小娟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含着眼泪说:“没有我干爸、干妈,就没有我的今天!”
    站起来是把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是头牛,为人民鞠躬尽瘁。57岁的张云泉说:“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信访工作说到底是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连心桥’,信访工作者就要当好‘连心桥’上的一块砖。”
    去年9月14日,天上飘起了绵绵细雨。某食品厂多名职工来到信访局,反映改制期间的暗箱操作问题。“我们就找张云泉!”不少职工这样高喊。张云泉立即赶到现场,刚想说话,情急的职工一拥而上,把他推倒在水汪汪的地上。一名认识他的上访者连忙把他抱起来:“张局长,我们不该推倒你,你要为我们做主啊!”
    雨逐渐大了起来。一身雨水的张云泉提议到信访大厅去谈,可情绪激愤的职工根本听不进去。同事替他撑起了雨伞,他拒绝了:“这么多群众都能挨淋,我为什么不能?”
    他穿着短袖衫苦口婆心地劝说,在雨里站了40多分钟。人心都是肉长的,群众被他的真诚感化了,和他一起走进了信访大厅。
    当天,张云泉找来该厂的负责人,后来与有关部门协调,成立工作组进驻食品厂,查清了事情真相。春节前,把扣发的工资福利发到工人手上,改制中收取贿赂的负责人也锒铛入狱。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说起张云泉,也是感慨万千:“他真心诚意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把青春年华和全部精力默默地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我最大的满足,就是让群众从我们身上看到共产党好”
    泰州市春晖路上有一个售货亭,上面张贴着“共产党万岁”五个大字。
    售货亭的主人就是白发苍苍的李庆余。说起这个售货亭的来由,老李又回到了那些痛苦的记忆。4年前,他的独子在煤气泄漏事故中意外身亡。儿子走了,新婚不久的儿媳也离家而去。他们有时望着儿子的结婚照泪如雨下,有时站在阳台远眺儿子单位大门里涌出的人流怅然若失,有时希望儿子熟悉的身影重新出现在面前……有一次,李庆余的老伴因为站立时间太久,昏倒在阳台上,手臂骨折。
    张云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果再不把他们从无望中解救出来,还会发生悲剧啊!”
    与老李非亲非故的张云泉取得了领导的支持,把老两口的户口从农村迁入市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让他们每月都能拿到500多元生活费。
    可是,老人的儿子买房欠下10多万元债,老人心里很着急。体察入微的张云泉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建议开个小卖部,并和同事一起帮他们办妥了所有手续。二老喜出望外,到装潢屋花50元做了“共产党万岁”这5个大字,把开张的日子定在7月1日党的生日这一天。
    李庆余对记者说:“我思前想后,要找个法子感谢张局长,但知道他不抽烟不喝酒,送别的东西,也不知他家在哪儿。他总说自己是党教育和培养的,我就给教育和培养他的共产党扬扬名吧!”
    每逢张云泉路过售货亭,李庆余总要向在场的人说:“你们看,‘三个代表’来了!张局长就是看得见、用得上的‘三个代表’!”
    张云泉常说:“我最大的满足,就是让群众从我们身上看到共产党好。”
    说起来,张云泉热爱党的信访工作,还是缘自一位名叫王德元的老人。
    多年前一个秋天的清晨,张云泉正要走进办公室,被50多岁的王德元挡住去路。老王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种种原因使他失去了公职,在10多年代课老师的生涯中,妻子失踪,儿子早亡。一连串的打击让老王贫病交加,如今又随时面临精简的可能,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辗转反侧之后,老王步行了30多公里,来到市信访局。
    张云泉对他的遭遇非常同情,安慰他说:“你不要难过,我会尽量帮你解决困难。”张云泉帮他填好来访登记表,给了他返程的车票钱。
    送走老王后,张云泉着手协调此事,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王德元的公职身份和工资待遇得以解决。
    王德元写了感谢信,送了锦旗,还饱含深情地把这件事讲给他的学生听,并布置了一篇以《党恩》为题的作文。
    这件事给了张云泉很大的触动,一件平常的工作却让群众看到了共产党好,让人民铭记党恩,以后真得好好工作啊!
    “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
    张云泉是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然而,徐宇见张云泉的第一面,就觉得他没有一点架子,不像个“官”。
      徐宇19岁那年,在建筑队工作的父亲患肝癌去世。祸不单行的是,2001年,当地一家私营企业主擅自将路挖断,母亲骑自行车经过时,连人带车翻下,摔成高位截瘫。
    徐宇强忍接踵而至的悲痛,放弃快要结束的学业,回家照顾母亲。法院判定徐宇的母亲应获9万多元赔偿,可是肇事者恶意拖欠,硬是不给。
    徐宇到很多部门请求帮忙要回赔款,依然杳无音信,此时家中已是债台高筑。焦急中,年轻的徐宇踏上了上访之路。
    碰巧的是,第一次上访,徐宇就遇见了张云泉。当时非常冷,张云泉见徐宇穿得很单薄,冻得发抖,就掏出200元钱给他:“母亲还需要你照顾,你穿得太少,先拿去买件棉袄。”
    张云泉给有关部门写了3张条子,对徐宇说:“你不要着急,我和同事一定帮你要回钱。”
    徐宇想给眼前的这位恩人跪下,却被张云泉一把抱住。临走的时候,徐宇拿着张云泉买的饼干和橘子,对着信访局的办公楼深深地鞠了一躬,才满面泪水地走开……
    在张云泉的帮助下,徐宇讨回了赔偿款,还清了欠债。怎么表达对张局长的感激之情呢?家徒四壁,真没啥送的了,他就用剩下的米做了两斤炒米糖,送到信访局。
    “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人民的希望,鞭策我要一生兢兢业业;群众的疾苦,教育我要永远甘守清贫。”张云泉以此自勉。
    某困难企业职工孙勤,36岁时丈夫就患癌症去世了,每月285元的工资也不能按时拿到。儿子王晖考上了大学,可4000多元学费压得她高兴不起来。
    走投无路的她到信访局找到张云泉,张云泉和同事们捐了些钱,又帮她找了一份看自行车的工作。每年寒暑假,张云泉都要把王晖叫到办公室嘘寒问暖,资助他一些学费,鼓励他安心学习。
    一个党员一盏灯,张云泉的关怀照亮了这个一贫如洗的家。王晖入学后,得了奖学金,当了学生干部。更令张云泉高兴的是,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常与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敬老院照顾老人。
    王晖从千里之外的天津给张云泉寄了一封长长的来信,信中说道:“您真心诚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却不图一丝回报,您是泰州人的骄傲。我也将会在人生道路上以您为榜样,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将来报答您及身边的人,回报社会。” (记者 龚永泉程少华)
                                                                                  
                                             (下)

    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泰州始建于南唐,寓“国泰民安”之意。千百年来涌现了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等一批大家,被后人千古传颂。
    如今,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张云泉正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谱写着更为壮丽恢宏的诗篇。在平凡的信访工作岗位上,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满怀深情地弹拨着上访群众的心弦,赢得了人民的共鸣,真不愧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情字在心中,万事好沟通”
    “信访常常是群众的最后一线希望。”张云泉这样说,信访工作面对各行各业遗留下来的疑难事,处理起来需要很高的政策水平。他特别爱学习,床头放有很多政策法规书。他喜欢哲学,认为哲学对信访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在冲突现场,他往往能抓住要害:“群情激愤的时候,众人什么也不怕,就怕一个情字,情字在心中,万事好沟通。从事信访工作最忌讳打官腔,掏出红头文件读一遍,群众会火冒三丈,甚至会把你的文件给撕了!信访工作者不仅要懂心理学,还要懂点民俗学。”
    1998年中秋之夜,满月高悬。泰高高速公路某路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位村民被车撞身亡。第二天,死者家属悲痛欲绝,失去理智,和处理事故的干警发生冲突,准备聚集上千人拦在公路上。
    正在医院治疗左眼的张云泉,一听说此事,立即拔下针头,准备动身。妻子心疼地劝说:“你就剩下右眼是好的了,万一再被人打残,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他说:“今天我去了,风险在我个人。我不去,可能关系一方的稳定。”
    张云泉赶到现场,只见车辆在轰鸣,人群在吵闹,死者家属在痛哭,有人煽动要掀翻汽车。他面对围聚在一起的群众大声说:“你们不要站在公路上影响交通,有话跟我说,我是信访局长!”群众见“上面”来人,就围上来,有的骂他,有的推他,有的把唾沫吐在他身上。他没还手,也没说话,而是艰难地分开人群,走进死者的家中。
    在死者遗像前,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以当地悼念的方式,从口袋里掏出用白纸包好的600元钱,放在死者的遗像前。然后,他转过身来说:“我刚才鞠了三个躬。第一个躬,是我本人并代表信访局全体同志向死者致哀,向家属和亲友们表示慰问;第二个躬,是代表肇事者及其全家向死者和各位请罪;第三个躬,是代表政府向你们承诺,一定会合理、合情、合法地处理好这件事。”紧张的气氛顿时得到缓和。
    在谈及善后事宜时,人多嘴杂,秩序变得有些混乱。张云泉知道,在当地老娘舅说话最权威,便抬高嗓门问道:“谁是死者的老娘舅?他说话最算数,让我跟他谈!”受到尊重的老娘舅立即喝住众人。张云泉用手捂住流泪的左眼,声音嘶哑地与群众商量处理办法。不到半天工夫,一场一触即发的矛盾化解了。
    张云泉懂得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在关键的时候,他又能挺身而出,移风易俗。
    2002年“五一”,张云泉去看望九十高龄的双亲,哪知半途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件急事需要他处理。他二话不说,赶到事发地点。
    原来,某个村附近正在修路,工地穿过农田和一片池塘,一个小男孩不幸溺水而亡。100多名村民与施工单位对峙着,村民堵住工地的两个主要出入口。
    这个男孩是三代单传,当地风俗称为“少年亡”,尸体不能进家门,接触尸体的人会倒霉。男孩放在渔棚里,用一块毯子裹着,嘴里、鼻子里残留着淤泥,男孩的父母痛不欲生。张云泉来后,有人为难他:“如果你把孩子搬回出事地点,让他重新投胎做人,我们就和你谈。”
    只见张云泉俯下身子,抱起男孩,轻轻吻了一下他的面颊。现场顿时鸦雀无声,男孩的父母“扑通”一声跪下来,哭着说:“张局长,我们听你的……”
    泰州市委书记朱龙生谈到他眼中的张云泉时,说道:“他工作起来身入心入,人到情到,有一套文件中找不到、课本上学不到的办法,他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不求惊天动地,只求问心无愧”
    22年来,张云泉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4万多元捐给上访群众,而他自己却过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清贫的生活。
    有一次,他险些被当成“冒牌局长”。那是在北京出差半个月,他自带电饭煲烧饭,住在每天70元的招待所,服务员顿起疑心,观察两天后向派出所报了警。民警赶来查看证件后,向张云泉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像您这样的局长,我还真没见过!”其实,张云泉早就打好了小算盘:“省下的钱,可以资助好几户困难群众呢。”
    他的汽车后备箱有八宝粥、方便面、饼干,有时在事发现场,把麦面和着茶一起吃,就当作中饭或晚饭了;去年大年三十,他走村串巷给百姓送钱送物,回家时家里早吃过年夜饭了,他把稀饭和青菜一热,就着榨菜解决了年夜饭,和孙子亲热一阵之后,又去办公室值班;一年四季饮食不正常,给他带来胃病、胆囊炎和肝病。
    走到哪儿,张云泉都带着一个不锈钢杯,杯子上有大大小小的凹槽。那是因为他左眼的视力只有0.15,看东西只能靠右眼,但一个眼睛定位不准,明明看见杯子在那儿,伸手一拿却把它碰倒在地。说起他的眼睛受伤,那是有一次,他赶到某企业上千人的闹事现场,为了保护一名上访人,他被不法之徒猛击数拳,致使左眼重伤,视力从1.5降到0.15。
    当过海军的张云泉在关键的时候总能奋不顾身,他曾经夺下砸向上访群众的锋利的破酒瓶,抢去上访人身上的杀猪刀,夺走赴京滋事人员身上的土炸药包,用身体拦住群体上访的出租车和拖拉机,挡住冲击机关大院的人群……他的腿上留下皮鞋踢伤的疤痕,胸前有手指抓伤的痕迹,左手大拇指曾被精神病人咬得露出骨头,至今不能灵活弯曲……
    危难之时,张云泉总是冲在最前面;利益面前,身为信访局长的他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1999年信访大楼动工时正值他家装修房子,包工头和工程队长多次找到他,想帮他装修,他坚决回绝了。有一次,人事部门给信访局下拨了一个编制名额,有位机关干部找到张云泉,想让信访局安排他的家属,他在自己的单位安排张云泉的儿媳。张云泉想了想,还是咬咬牙:“不行,信访局的好风气不能从我这里打开缺口。”结果,这个名额给了一位符合条件的双下岗职工的子女。
    张云泉的妻子下岗多年,儿子儿媳都在困难企业,亲朋好友有时也会埋怨他胳膊肘往外拐。可是他认准了这个理:“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
    “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张云泉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牌子:一号接待员。他的电脑里有本通讯录,存了2000多个电话号码,其中有近百个不断更新的上访群众的号码,群众的来访问题得到了解决,他就把他们的号码删去,没有解决的就保留下来继续观察。
    22年来,他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余人,处理人民来信2000余封,接听来访电话1000多个。多年的信访工作使张云泉练就了一身“憋功、站功和忍功”:可以半天不喝水不上厕所,一连作5个小时的讲话,在室外连续站8个小时作解释。
    张云泉认为,信访干部要具备“五心四力”:“五心”即对来访群众的热心、对信访群众困难的同情心、解决群众问题的诚心、处理信访问题遇到阻力时要有的决心、处理疑难信访问题长期作战的恒心;“四力”即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拉近与上访群众距离的能力、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信访工作又苦又累,信访干部难免有时心理不平衡,为此,他提出“三比”:信念上同革命先烈比,工作上同英模人物比,生活上同困难群众比。
    张云泉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领导亲自为信访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探索出了新时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办法,着力构建信访大格局。目前,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年轻干部到信访局锻炼和市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均在全国开风气之先。市信访局在全省地级市信访局中的工作量、办结率居于前列,他们处理的信访案件被上级信访部门誉为“免检产品”。
    张云泉的汗水和心血也得到社会的肯定,他获得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等多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