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伟曾经是太原市公安系统中最年轻的局长,在很多人眼里他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从云端坠到谷底似乎只是一夜之间的事。2004年3月他被双规,一年之后被双开,之后被刑拘、被逮捕、被公诉,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之巨。在邵建伟受贿案第一次公开审理之际,我们专程赶赴阳泉对邵建伟进行了采访。
主持人旁白:邵建伟1957年11月4日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没有工作,从小家庭生活非常拮据,是母亲一手将5个儿女拉扯成人。出类拔萃的邵建伟曾经是全家人的骄傲。
邵建伟:唉最惦记老人了,正是安度晚年的时候。
主持人问:算起来有一年没有见家人了吧!
邵建伟答:一年半了,快两年了。我母亲因为我的事情,明显衰老了许多。老人对我依赖比较重,我是长子,我觉得我是很孝敬老人的。现在我对老人很内疚。这么大的年龄了,78了!
问:那你现在最惦记的是你母亲?
答:最惦记的就是母亲和孩子,孩子小、母亲年龄大,我是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出了这种事情,老人和孩子其实是最烦恼的。孩子受了很大影响,去年复习,今年高考。正在高考期间出的事情,咱也觉得对不住孩子,孩子人生的关键时刻,第一次选择的时候,没有和孩子在一起,没有在孩子身边,哪怕是关心他、支持他,没有做好。
主持人旁白:1978年8月,邵建伟在插队期间考入了山西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一个派出所工作。那一年他23岁。在这之后,因为工作出色,他先后担任过派出所所长、市公安局的处长,直至公安局局长。在当时是太原公安系统中最年轻的局长,因此他也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但是在这众多的荣誉中,他最看中的是因为拒收100元钱而上了报纸的经历。
邵建伟:报纸我都保存着呢!《太原日报》第一次登我拒贿百元。当时,我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民警,《太原日报》头版登的,《中国青年报》是二版登的。第一次上报纸,很珍惜、很珍惜,第一次自己的名字印在报纸上,很珍惜!
问:你缺钱吗?这个钱缺不缺?
答:实实在在讲这是相对的,怎么讲呢?你问得我比较仓促,也比较突然,你从哪个标准上讲?这个缺钱不缺钱,确实是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想法不同,有些亿万富翁可能还没有满足,有些贫民百姓可能就比较满足。你要从生活的角度来讲,满足这种普通人生活的角度,不能说我缺钱。严格地讲,公安机关的工资也不低,国家对于公安的工资,原则上还是比较照顾的,要高于地方一些,而且当时就稍微高一些,这几年更高了。这么个情况,要说生活上不能说缺了吧!应该说满足一种基本的生活没有问题。但是要说生活得好一些,也还是比较普通的,是吧?
问:也就是说,你对你生活的现状并没有满足?
答:对,肯定没有满足。因为有些时候思想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这方面确实是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周围的一些人因为做了一些事情,包括经商、做买卖,富起来了。确实是思想上受影响,有些时候心里面也有些不平衡,感觉到自己付出的也不少,能力也还可以,但是得到的不是很多。要说从国家的角度讲也不少了,但是要从自己来讲,感觉到还是应该更好一些吧!有这种因素,所以说这个感受不同。
问:你对金钱是不是看得很重?在你的材料里面,我们看到有这么一句话:“我对金钱太贪婪了,脑子里面有些自觉不自觉的东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这就是你对钱的理解吗?
答:这其实也是一种潜意识。其实要从我内心的本意,实实在在讲,我更看中的是在工作上的进步。说白了就是对权力的这种追求,我其实更看重这个东西,这应该说是比较上心、比较操心的,费尽心思了,这个操心比较多一点,这个比较明显。
问: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说,这个钱是随着权自然来的一个东西。
答:有些时候到了那个环境里面,确实是那么个情况。国家公务员通过什么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一种外在的标志无非就是一个什么级别,比如说你达到了什么,科级了,处级了,或者是你达到更高一些了,好像感觉到这是一个人,做一些工作,做一些贡献,包括对个人能力和实现一种价值的外在的一种标志和体现吧。就这样的一种感觉,可能表述不是很准确,自己心里就是这样想的,感觉到是一种标志。
问:那你是不是说,有了权就有了钱?
答:对!其实两方面因素都有,无非就是追求权力,追求金钱嘛!也有为了提拔、为了进步这方面的因素,这是说实话了。
主持人旁白:在邵建伟看来,他所说的进步、发展,其实就是一种对权力的欲望和追逐,他要聚敛钱财就是为了获得权力,在获得了更大的权力之后,就能谋到更多的金钱。
邵建伟:我走到今天这一步,觉得主要是自己主观上出了问题,但是客观环境确实也对我主观上的这种变化起了影响。就是哲学上讲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自己要是在这种环境里面洁身自好,要是能做得好,那也不会出问题。但客观环境确实是对自己这种思想、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问:我们看到在你的朋友里有很多私企老板,那你和他们接触这么密切,是不是要得到更多的金钱呢?
答:要实现我个人的一些包括极端个人主义的一些想法,肯定要去接触一些老板,包括接触一些领导,这是必然的,这是肯定的。
问:在你和他们接触之后,对你的思想、对你的行为是不是有影响呢?
答:那肯定有影响。问:都有些什么样的影响?
答:和他们接触,我感觉他们付出的也不是很多,未必比我付出的多,未必比我在工作方面付出的多;这方面确实心里面有些不平衡。
问:那你当时就算账了?
答:我退休的时候会有多少钱,会拿几个钱,这就算一生能挣多少钱,包括把工资增长的那些因素都考虑进来,这都算死了。所以就不平衡了。
问:从材料里面我看到,在1996年以后,你收受贿赂的情况特别多。
答:对,有个过程,逐渐逐渐的,1996年之前也有。
问:但是1996年以后更为严重。
答:1996年有了权了么!权大了么!你看,这是和条件结合在一起的,没有条件,你再善也做不了多大的善事;再恶也做不了多大的坏事。恶人要拿一支枪和恶人要拿一块砖,他伤害的力量是有区别的,一支枪的条件和一块砖的条件是有区别的。人性里面有善的一面有恶的一面,有时候善的一面要表现出来需要机会;恶的一面要表现出来也需要机会。我说的恶就是坏的一面,包括我现在做下的这种事情,我认为就是恶的一面起了作用了,大概念上讲违法犯罪肯定属于恶的一面,这种恶的一面的表现需要条件,没有条件的时候它可能是很善的。是不是?有些时候有了条件就催化了。其实我是1996年担任了局长之后,它有了条件了,受贿罪必须有职务的便利,职务就是个条件,没有职务这个条件受什么贿?这就是一种职务犯罪,这就是有条件的一种犯罪,条件就是职务。所以为什么说一定要谨慎呢!把这个条件把握好。
主持人旁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在邵建伟看来,权力却是他聚敛钱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邵建伟:开始的时候是拒收,感觉到不该要,也不能要、不敢要。到后来接受了以后,开始心里面有些不安,觉得是不应该做的事情,慢慢到后来,就觉得习以为常了,连不安的感觉都没有了。确实是那个时候已经麻木了,到最后的阶段已经麻木了。
问:人在那样的情境中是不是就身不由己、迫不得已?
答:咱不能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这种环境,不能归咎于社会,这个恐怕(说)不通。我刚才讲了环境是一种催化的作用,是一种条件,绝对是刺激、是一种压力。但是主要我觉得应该是自己,自己要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能够做得好,确确实实需要很强很强的定力,没有很强很强的定力,真的确确实实很难很难,这是我的体会。
问:那当时你怎么就会觉得这里面不会有问题呢?
答:在收受当事人钱物的时候,采用这种一对一的方法,送的人是一个人,我一个人收。到后来基本上就是采取这种方法,而且送钱送物的人也很懂,一般情况就是一个人去。而且我觉得这是党政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所通行的普遍采取的一种方法,包括社会上送礼的人都懂这个道理。我后来大量的违法违纪的行为,就是在这种方法的支持下完成的。觉得没人知道,一对一,你说有,我说没有,这就说不清楚,没有多考虑是不是外面有没有人,楼下有没有人,连这个情况都没有考虑,考虑了一个简单的一对一,只要当面一对一就是一对一!其实有时候有简单的一对一,还有复杂的一对一,也可能楼上是一对一,楼下可能还有五个人,车里面是一对一,车外面还有几个人说不清楚,那就是复杂的一对一,就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我想这种侥幸起了很大的作用,你想想如果当时我要是没有这种想法,没有这种认为、没有这种方法,绝不会做成这样,绝不可能。咱要想到一对一也马上就可以查处你,肯定不会做成这个样子的。所以我在这个问题上,要多说一句,那就是有这种违法违纪问题的人,可能还在采用这种方法,我想这不是一种很保险的方法。
主持人旁白:看似这样一个万无一失、保险至极的方法也没有确保邵建伟的万无一失,最终还是使他越陷越深。采访中邵建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他说金钱一段时间左右了自己的价值取向,缘木求鱼地追求幸福,最终成了最不幸的人,这是多么大的一种讽刺!
问:我们党的反腐败斗争一直是在声势浩大、深入持久地开展着,而且也陆陆续续地查出了一些腐败分子,那么你一点也没觉得害怕,你就不怕有一天会查到你的头上?
答:也有过这种担心,我记得有些时候,我也看看《纪检监察》等一些杂志、报纸,说实话我看那个杂志,有些时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不是从受教育的角度去看,而是看看这些人是怎么就能出了事情,是从一种防止自己出事情的角度去看,怎么这些人就能被查处了呢?事实上,那个时候思想上确实是已经出了大问题了,它已经不是考虑怎么去悬崖勒马,怎么受教育,怎么去防止自己发生这种事情,而是在想着怎么去回避、逃避,怎么避免自己被查出,怎么去做得更巧妙,都是这样去想,这就是蜕化变质了,思想上出了问题了。这是说实话,因为到现在我觉得讲实话比讲套话更有价值,在现在这种状态下,我把我的灵魂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让大家受教育。
主持人旁白:在他眼里并没有引以为戒,从而自重、自醒、自警、自励,而是想了解这些“倒霉蛋”被查处的原因,从而提高自己的反查处的能力。
邵建伟: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不告,除非己莫为;要想人不查,除非己莫为,不要做这种事情。陈毅讲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是我多年以前记下来的,这是我当时确实是还很纯洁的时候,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记到日记本里头、背到脑子里、记到心里头的话,但是后来也忘了,这是出了事情以后又想起来了,党性的观念,党性的意志淡化了、淡薄了,没有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没有按照党章、党纪去办事情去。谈到学习,我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都没有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去读一遍,严格地讲,这是关系到咱自己的身家性命呀!关系到自由的问题呀!如果要讲游戏规则,那是党内最大的、最具体的、最实在的游戏规则,这就谈到党性观念淡薄了,党的意识淡化了,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应该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去,我想这是我们这些出了事的人,共同的一些思想问题吧!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问:现在能不能给那些和你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一些告诫。
答:不要有侥幸心理,要是从查处案件的角度上讲实话,这案子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东窗事发,有些时候你觉得你做得完美无缺、觉得天衣无缝、觉得天知地知,其实不是那么个情况。我被查处了,我感受很深刻,绝不是那么个情况,有些时候自以为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没有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做,最好的办法就是忍住点,在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忍住点,现在不是讲定力吗?定力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是一种境界呀!为什么一直在讲党的修养,党性修养也是这。党组织教育也是这样的教育。咱们平常讲话就是一种定力,在这方面确实很难,怎么去做好,我觉得现在党中央包括中纪委、包括各级党委做这方面的工作,其实也就是要让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定力,拒腐防变的能力吧!也就是在这方面做了,外部的环境关键就是一些掌权的人,一些当权者,手中大大小小握有各种权力的人,怎么去做好这个事情。比如说,像我担任职务的时候,今天要请你吃一顿饭,一顿饭的影响,一次娱乐活动的影响,一件物品的影响,包括美金,人民币那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必然的。你要担任一定的职务,肯定会面临这些问题。那么你面临这些问题怎么去处理,这其实就是人生的关键时刻,怎么去处理,怎么面对这些诱惑,怎么面对一些人情的攻势,有些可办可不办的一些事情,包括一些擦边球,包括一些违法违纪违规的事情,怎么去处理,这是个关键!我觉得,你怎么去抵制这种诱惑,老生常谈、老话题:糖衣炮弹。刘青山、张子善那都说得多了,但是为什么这几年还是要一直这样地走,确实需要自己去做好,必须自己去做好。党的教育、国家的教育、社会环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这是一方面,最终一切都要落到自己头上去,最终都要自己去把握好,我的违法违纪问题要说爆发,也就是通过个别的事情,个别的事情都可能爆发出来,要做得多了以后,你个别的事情太多以后,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出问题,不定哪天,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出问题,可以说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有些人59岁以后退了休,但可能在家里面都不安生,未必是查你自己,有些事情它就牵扯到一起。有些事情可以把你牵扯出来,一个扯一个就把你扯出来了,很具体,很实在,就是从防止被查处的角度也不能做这种事情。所以说还是那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众目睽睽难逃脱,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问: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答:是悔恨,确实是悔恨!悔恨是我日常的心态,我想这个还要持续很长时间,确实是悔恨。在这方面想得比较多一些。党组织这么信任自己、培养自己,怎么就能做这种事情,经常问自己,确实是多少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能做成这个样子?所以说,从内心来讲,我对党组织对我的这种查处,真的一点怨言都没有,丝毫没有怨天尤人。我的良心确实感觉到自己做错了,自己对不起党,党组织信任你、培养你,让你担任领导,让你保一方平安,你怎么能不听党的话。我们平时人与人之间相处都是你信任我,我信任你,如果别人信任我们,我们都应该听他的话去做,况且我们的党组织。我就觉得这件事情没有做好,确实是糊涂了,在这事情上确确实实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公安机关,永远对不起党。
问:那你现在还很看重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吗?(邵建伟流泪了)答:我永远不会忘记党对我的这种抚养、关怀、信任和培养!
主持人旁白:采访结束了。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邵建伟悔恨的泪水;我们听到的是他不止一次的叹息和忏悔。邵建伟受贿案留给人们的深思远远不止这些!
警钟长鸣
首页 »
警钟长鸣
邵建伟忏悔录
201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