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警钟长鸣
要怨,只能怨自己。要悔,只能悔当初

                                                     ——江苏省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赵学凤的忏悔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腐败分子陆续被揭露出来。在面临党纪政纪和法律的严惩时,很多腐败分子痛心疾首,对自己的罪行进行了忏悔,并分析了自己走上违法违纪道路的原因。江苏省淮安市人大党委会原主任赵学凤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沉痛忏悔的同时,还结合自己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教训,对当前监督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将赵学凤在被“两规”期间写下的长达2万余字的“忏悔书”刊出,并加以点评,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背景材料:赵学凤,男,1943年1月14日出生,汉族,江苏省洪泽县人。曾任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原淮阴市市长、淮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党委会主任,系第四届淮安市人大代表、第九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经查,自1994年自2001年,赵学凤在担任原淮阴市委副书记、书记、原淮阴市市长、淮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党委会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请托人职务升迁、工作调动、解决资金、协调矛盾等请托事项上通过提名或同意任免干部、打招呼、批报告等手段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取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59?9万元。
   2003年9月25日,受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定,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赵学凤作出一审判决,以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30万元。)

  顺利退休,颐养天年,这曾经是赵学凤理想的晚年生活。然而,由于他收受贿赂,违纪违法,这一切都成了泡影。在腐败行为即将败露和被“两规”后,赵学凤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思想斗争。

  (事实回顾:2001年10月,根据群众举报,江苏省淮安市纪委对涉嫌违纪违法的淮安市财政局局长冯祝平立案调查。没想到拔出萝卜带出泥,牵出了时任淮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学凤收受15万元贿赂的线索。案情重大,江苏省纪委立即展开了缜密的调查。与此同时,与很多贪官一样,赵学凤心存侥幸,在得知亲信市财政局局长冯祝平被“两规”后,四处活动,统一口径,订立攻守同盟,企图逃避调查。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2002年2月3日,经江苏省纪委党委会研究决定并报省委同意,江苏省纪委对赵学凤立案调查,实行“两规”谈话。开始,赵学凤仍拒不合作。办案人员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终于使赵学凤认清了形势,坦白交待了自己的全部罪行。
   从受人尊敬的领导干部到千夫所指的腐败分子,对于赵学凤来说,虽然早已是既成事实,可是要让他完全接受这样的现实,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自我忏悔:
   2001年5月10日,由于我年龄的原因,省委决定我不再担任市委书记,专职做人大主任。我自己如释重负,顿觉轻松,盼望着安全着陆,顺利实现向平凡百姓的最后复归。然而,“事与愿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个无情的事实,打破了我的美梦,就在我到人大工作不久,市委在物色新班子成员,并相应考虑充实市政府班子时,向省委推荐了市财政局局长冯祝平为副市长人选。由于干部、群众对其经济、作风问题反映强烈,省委没有同意。随后,冯祝平被省纪委查处。无风不起浪。在冯祝平被查处前后,社会上对我和我全家与冯祝平的经济交往议论颇多,使本来就“兔死狐悲”的我更加陷入了一种惶恐之中。上班心神不宁,下班坐立不安,艰难地度过了一段从未有过的内外交困、毁誉交加、心力交瘁的难忘日子,对自己违纪违法问题的认识、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消极对抗、企图侥幸过关到彻底交代、力争走从宽道路的较长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在2001年10月18日到2001年 12月16日,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主要是:内心紧张,堵塞漏洞,被动应付,消极对抗。
    2001年10月18日晚饭后,我和妻子张金美外出散步,刚出家门,就有人告诉我冯祝平被“两规”了。俗话说:“为人做了亏心事,半夜刮风都吃惊。”我听后,为之一震,散步的情趣一下全无,立刻转身回家。这时,我一方面强打精神,假装正经,幻想冯祝平不会瞎讲他与我的经济交往;一方面又内心紧张,怕“拔起萝卜带起泥”,从而暴露我自己的问题。于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更主要的是担心受到组织上的查处,我和我全家进行了令人为之痛心、令我为之后悔的一系列对抗、欺骗组织的活动。
    ——划框定调,构筑心理防线。我和妻子老张紧急找来大儿子、大儿媳,并立即打电话给在外地工作的二儿子、二儿媳,让他们回家,进行所谓的“排查”。当时错误认为,“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排查”首先锁定在与冯祝平和财政局的经济交往上,后又锁定在冯祝平曾送给我的价值4600元的购衣票、3幅书法作品等5件事上;对这五件事的说法又进一步锁定在尽量不要牵扯到我的身上。这种心理防线,虽然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其实也是一种悲哀,不仅不攻自破,而且使我和全家迟迟不能逾越,丧失了许多争取主动的机会。
    ——统一口径,订立攻守同盟。当时,我给全家要求,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除了讲上述5个问题以外,其它问题都不能乱说。而对这5个问题,又一一歪曲事实,编造谎言,统一口径,订立攻守同盟。我不仅对这5个问题给家人订立了攻守同盟,而且对我自己存在的许多权钱交换、收受贿赂的问题瞒住了家人,当然就更加欺骗了组织。这是我一直于心不安的。
    ——堵塞漏洞,对抗组织调查。我为了假装主动,洗洗“清白”身子,于2001年11月14日和15日,分别向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就上述五个问题作了口头、书面汇报,造成一种自身问题不大的印象,争取他们的同情和支持。随后,我又将冯祝平送我的3幅书法作品退交市纪委;让家属将冯祝平送的购衣票4600元退交市国税局纪检监察室,并将退款日期往前写……并且错误认为,只要退了,就当这事从没发生过,任何时候也不要再讲了。现在看来,事实就是事实,堵漏塞洞,欲盖弥彰,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段时间,我家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慌作一团。想想这件事不妥,又想想那件事难圆其说;一会儿全家来商量商量,一会儿又分头去办;一会估计问题不大;一会儿闻风又紧张万分。真是慌了爪子,乱了方寸,还有什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可谈。
    在2001年12月17日至2002年 2月2日,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主要是:心存侥幸,继续对抗,执迷不悟,屡失良机。
    从冯祝平被查处到省纪委领导找我谈话,中间经过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应该说组织上对我的等待是付出极大的耐心的。可是我鬼迷心窍,“睡觉没能睡到自然醒”,始终没能清醒地、主动地迈出向组织彻底交代、坚决退钱这一步。尽管如此,组织上仍然关心我,挽救我,等待、启发、督促我觉悟,先后在约一个半月时间内四次找我谈话,给我四次机会;可我仍然固守原来既定的心理防线,嗅觉不灵,反应迟钝,执迷不悟,使领导的一次次期待变成失望,使机会一次次降临又从身边滑过,使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留下了终生遗憾。
    失去四次机会,使自己陷入窘境、困境,且越陷越深,处于一种和组织上的“制衡状态”,失去了争取主动的动力和时机,为自己后来被“两规”埋下了伏笔。知我者为我惋惜、心痛,也为之气愤;不知者谓我何求?我自己更是追悔莫及。但仔细想想,处于当时那种认识和态度,也属必然。唉!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说,我违纪违法,是我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话,那么屡失机会,就是我没能战胜自己。人生真的没有什么预演,而只能把握机会!我辜负了省委、省纪委领导的期望,还多次欺骗了领导,借此机会我向领导认错、道歉,并表示我深深的自责。
    在2002年2月3日至今,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抓住机会,面对现实,彻底交代,争取宽大。
    上面已经写到,组织上和我四次谈话前后有一个半月时间,本来是出路明摆,时间充裕,机会随时都有,何止四次?!可我一方面有机会不抓,有正路不走;一方面又感到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无路可寻。2002年2月3日下午,省纪委的同志向我宣布了组织上对我实行“两规”的决定。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一下子感到自己完了,我的世界看来彻底改变了。埋怨的情绪、后悔的情绪、猜测的情绪、悲观的情绪一下子涌向心头,百感交集,真实地感受到孤独无助、压力和忧伤。然而,省纪委办案的同志语重心长地对我讲,省委、省纪要领导对我很关心,前面给我的四次机会失去了,但并没有抛弃我。这次“两规”,仍是给我的第五次机会,也是最后一次机会。要我珍惜机会,主动配合,彻底交代,走从宽处理的道路。“一番贴心话,惊醒梦中人”,组织上的这席话如醍醐灌顶,彻底地使我清醒了。我由衷地感到省委、省纪委领导对我真是仁至义尽,恩爱有加。
    按理说,就凭我受贿的一两个问题,追究我的法律责任,天公地道,我也无话可说。现在,仍然给我机会,给我政策,给我出路,我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从灵魂深处彻底动摇了内心固守的攻守同盟和心理防线,终于选择了积极主动,争取从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这条光明大道。
    在被“两规”的日子里,我经受着灵魂的拷打,既要直面人生,直面自己的问题,又要平静、坦然地对待组织上的谈话;既要深刻解读自己,无情地解剖自己,又要痛苦地反省自己,庄严地审判自己。我有时这样想,“两规”就是一个没有法庭的一场审判,审判我的是良心、良知;而审判我良心、良知的就是代表省委、省纪委的办案同志。我在日记中写了这样几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领导关心给出路,屡失机会未醒悟;“两规以后受教育,争取主动不停步。”
    概括起来,我在这段时间的认识和态度是:一是下定一个决心。就是下定决心走彻底交代问题、坚决退钱、争取组织上的宽大处理之路。因此,对照党纪国法,违法问题,我认罪;违纪问题,我认错;家庭问题,我认账。交代问题,坚持“两不管一彻底”,即不管问题大小,不管处理轻重,彻底交代问题,向组织上敞开心扉,和盘托出。二是抓住两个机会。我被“两规”以后,我在淮安工作的各种问题就会得到充分的暴露,这同时也是我全面审视我过去的机会。因此,我既要抓住组织上给我的第五次机会,彻底交代问题,争取从宽处理;  又要抓住自己的问题充分暴露的机会,彻底清算、洗刷自己。三是加速三个转变。就是交代问题实现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的转变。四是梳理四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官场变市场,以权易钱;干事不干净,权钱交换;后院没管好,家风不正;收礼到受贿,滑向深渊这四个方面,在这份检讨的第二部分将专门写这四个方面问题。五是表明五个态度。向党和人民请罪、认罪,决心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彻底交代问题;深刻检讨;坚决把不该拿的钱退给组织;恳请组织上能根据我的态度、身体的情况,给我宽大处理。
    我深深感到,对我这个罪人来说,“两规”虽然使我承受了难以言表的精神压力,但它却激活了我对方方面面的回忆和审视,这是一个按照党纪国法要求,求真、向善、寻美的过程,一个拯救我灵魂的过程,也是我这个党员干部、农家子弟本性回归的过程。给我一生留下的岂止是刻骨铭心、痛彻肺腑、耿耿于怀的回忆,更重要的是使我读懂了做人的真谛,读懂了人生,也读懂了自己。我坚信,世上虽没有后悔药可吃,但却有回头路可走。你不能改变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预知未来,但你可以把握今天!这是永远的教训,永远启示。

  (点评:在得知被组织调查的消息后,赵学风不但没有认真检讨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积极配合调查,而且顶风违纪,四处活动,和有关涉案人订立攻守同盟,企图逃避和对抗调查。所幸的是,在走过一段弯路后,赵学风最终选择了一条坦白之路,更从中悟出了重要的人生真谛。诚如他自己所言:虽没有后悔药可吃,但却有回头路可走;你不能改变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预知未来,但你可以把握今天!赵学风的经历和感悟,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警示”,不无借鉴意义。)


  曾经,赵学凤也是满怀理想抱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并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渐渐地,他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利用手中的权力,封妻荫子,大肆谋取私利,在犯罪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事实回顾:作为一方要员,赵学凤可谓大权在握。在现有的监督体制下,对他的监督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因此,私欲膨胀的他,捞起钱来可谓肆无忌惮:卖官鬻爵,利用手中的人事大权发财;权钱交易,得用协调各种关系之机大肆收受贿赂;全家齐上阵,利用他的权力和影响谋取私利。)


  自我忏悔:
    我生在淮安,长在淮安,工作在淮安。我一直有一个报效家乡父老的情结,也有一个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多年来我为家乡确实做了些工作,但它永远抵消不了我深重的罪孽。我悔、我恨的不是我积劳成疾,是个病人;而是违纪违法,是个罪人!我悔、我恨的只是自己一生奋斗不容易,最后竟毁在自己手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就在我年龄渐老、职务上升,走向权力高峰的时候,我没能正确对待权力,私欲膨胀,敛财受贿,违了法,犯了罪。在被“两规”中,我边交代罪行,边深刻反思,特别是在做笔录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确实是“位高权重、问题严重”。笔录就是我的罪行录。如今这一切都已被历史定格,不可更改。我在日记中无限悔恨地写道:—份笔录一罪证,越思越想越悔恨;事实难变态度变,痛改前非重做人。
    我的腐败犯罪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官场变市场,以权易钱
    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官场污染严重,使官场变异为市场由来已久。在一些地方因为腐败之风,甚至官场比市场发育还早,变化还小,成了永远的卖方市场。因为想升官的人多,想做大宫的人多,想做有实权官的人多。这在准安这些落后地区尤为突出,就为权钱交换提供了市场条件。我正是利用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这种“市场”条件,大搞权官交易,受贿敛财的。初步统计,在我违纪违法涉及到的192个问题中,属于干部的提拔、使用、调动方面的问题就有93个,占了近一半的比重。
    这里最为突出的是我与原市财政局局长冯祝平的非正常的经济交往。一般地说,领导的红人,既要有一定才能,又要有一定奴性。冯祝平就是摸透了我的心思,为了加快自己升官目标的实现,开始向我大举进攻了。他经常是今请示、明汇报,早晚有空绕一绕,竭尽吹捧、拍马、讨好之能事,使我进一步感到冯祝平说话“顺耳”,办事“顺手”,逐步丧失了警惕,开始把握不住自己了。就在1998年春节期间,当时我带病工作,冯祝平以看望我生病为由送了我 5000元钱,我竟鬼使神差地收下了,从此打开了我和他非正常经济交往的缺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平时,冯祝平不是给我和家人买件衣服,就是给教小孙子送件玩具。1999年春节前,他又以过节的名义送了我1万元钱。逢迎麻痹了我的神经,金钱蒙住了我的眼睛。于是,一个为了位子,想“改变身份”;一个为了票子,从“经济考虑”,我和冯况平两人心照不宣,交往就必然变味了。到2000年我自感年龄快到了,在我退休之前必须把冯祝平任副市长的事给落实了。这时的冯祝平内心比我更急,“改变身份”的愿望更加强烈。于是,他更加迫不及待地对我加大“投入”,促使我尽快为之解决问题。这样交往便开始升级。冯祝平抓住所谓“房子、车子”问题,大做文章,向我,特别是向我两个儿子频繁出击,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在房子问题上,冯祝平演出了一出“借房——卖房——买房”的闹剧,让我一步一步走向陷阱而不能自拔。在 2000年下半年,我正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冯祝平为副市长人选;2001年5月份,我从市委书记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总觉得冯祝平没能做上副市长是我的一桩心事,于是我向新任市委书记作了推荐。在上级考察冯祝平时,有人反映冯有经济问题,我尽量帮其讲话。然而,这番苦心注定无用,冯祝平和我先后都被查处,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回想起来如恶梦一般。
  我和冯祝平的经济交往问题,仅仅是我在干部使用上权钱交换的一个“缩影”。随着我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干部任用上“行情看好”:已提拔的要感谢感谢,想提拔的要亲近亲近,暂时无求的可铺垫铺垫,关系好的要加深加深,关系差的要改变改变……这方面的权钱交换都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来,也都可以充分说明靠权力和金钱建立起来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不是馅饼,而是陷阱,不仅损害党的形象,最终还会使自己身败名裂。我心中老是将权钱交换的过程作一个比喻,犹如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绳,在牛旁边慢慢转悠,喂牛一把草,摸摸牛的脊背,看准了牛不再怕他,不再防他的机会,就一下子把绳从牛的鼻孔里穿过去,趁势给其套上枷锁。这时的牛,就是力气大如天,性子烈如火,有一根绳子从鼻子里穿过,也非得乖乖地跟着人家走不可!我的腐败犯罪过程正是如此的可悲。
  二、干事不干净,权钱交换
  在被“两规”时,当我静下心来翻看我利用协调工作,收受钱财的生活记忆,激起我陈年的伤痕和阵阵的隐痛。利欲使人犯罪,教训唤醒良知。如果说在干部问题上的以权易钱,交换的另一方是为了做大官的话,那么在协调工作中的权钱交易的另一方就是为了发大财。我在协调工作过程中的腐败犯罪主要在三个问题上:
    1.协调资金。某私营业主原系市机关工作人员,后下海,又回到淮安从事私营个体经济。有一天,我到刘老庄看了他的企业,认识了他。在看厂时,他提出想扩大规模,能否请市政府给部分败政周转金支持。我回市后即给XXX副开长打招呼,请他协调,并和当时财政局分管副局长交待给予支持。应该说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位私营业主从此便把我的权力作为自己发财的紧缺资源。在他看来,要发财必须有权力和资金的支持,这权和钱就像是同一硬币的两面一样不可缺少。而我又贪心不足,见钱眼开,这样一个要权,一个要钱,双方都得到了“满足”,符合“价值规律”,经济交往从此开始,我便陷入了犯罪泥坑。一是在 1998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他来到我家,谈了他企业的情况。最后,他拿出4万元钱送我,说感谢市长支持。我推辞不要,他便迅速跑掉了。我心想,反正来日方长,他要办的事还很多,实在不行以后退他。由于我没能战胜自己的贪心,就不能战胜自我。人这种动物真是难以琢磨,这种微妙的“心理平衡”竟改变了我的一生。二是因为他和我之间有了这种交往,他更得寸进尺,盯住我不放,进一步拉关系、套近乎。在1999年上半年,他拿了一份要求解决周转资金的报告让我签给银行或财政局,我照办了。事后,他又送了我3万元。“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我不得不顺着他的意思给他办事。就在这年的上半年,我在X副市长的提议下,将他所办的公司作为市重点扶持的十户私营企业之一,并下文明确挂帅人为XXX副市长,挂钩单位为市财政局;同时,在6月底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组织三级干部到该企业参观。这不仅为他和他的企业造了 舆论,而且使他有了政治地位和稳定资金支持渠道。三是使我始料不及的是冯祝平和他系大学校友,关系很密切,市委下文后,给他们两人的勾结提供了合法的条件。冯祝平把他的企业作为活动基地,他把冯祝平领导的财政局作为资金靠山,冯为他发大财,他为冯做大官 两人共同把矛头指向我的权力,最后在我小孩购房之机,送了15万元钱,使我罪加一等。回忆与这位私营业主交往过程,开始我也很想作为一个典型,好好扶持。可由于我没能约束住自己金钱的欲望,自己溜出了“法纪的圈子”,一步步滑向深渊。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其中包含的警示深深触动了我灵魂最深处:人既要耐得住寂寞,更要耐得住繁华;要战胜邪恶,关键还要战胜自己的心。
    2.协调土地。2001年春一天晚上,有位熟悉的同志拿着市政府文件和与外省老板签订的合同找到我,说某老板开发房地产,现来办土地手续,市里不给办,土地出让要按招标新政策。福建客商资金已到,急等办手续,不行人家就要走了。按道理,对土地出让采取招标是对的,我应该支持。可当时我沉不住气,立即给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XXX打电话,发了脾气,要他仍按原政策办。在事后,我还专门责成有关领导协调这件事。大约在2001年4月份,这位老板找到我,说丹桂园开发手续已办好了,马上就开始拆迁了,这事费你不少神,并送我2万元表示感谢。“招标”变“招商’,一字之差,“阳光”操作变成了“暗箱”转让,不仅给开发商带来了更大的利益,也使我自己陷进了腐败犯罪的深渊。
   3.协调工程。因为帮忙协调一个工程,某局长给我送了15万元。当时我想,难怪有人说,以前只重视钱,没想到权比钱更有用,有权就有钱,有权就有一切,只要一句话,就轻轻松松挣到了钱。
    关于协调工作方面的腐败犯罪还有不少例子,在我违纪违法涉及的192个问题中就有32件。人们常把官场比喻为一个权力的“自由市场”,各种利益、各种行为或者大夸兜售之能,或者私下讨价还价。掌权者无法回避这个市场的喧嚣,决策、协调就往往成为各种利益交换和妥协的结果。我由此深刻体会到,干事、干净,实质就是做事、做人,不仅要有做事的热情,更要有做人的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本质就是执政为民。这执政为民,就像一座大厦,基础是人民群众,支撑这个大厦的是廉政、勤政、德政、善政。干事又干净,就会有种成就感;干事不干净,心情就将永远沉重,自身就不断贬值。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更难的是一辈子干千净净地干事。所以,人还是纯朴为好。方志敏烈士在《清贫》一文中写道: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官位的大小,不在于权力的轻重,不在于钱财的多少,看的是境界的高低,道德的优劣。真正的清正廉洁是思想上、灵魂上的干净、纯洁。纯朴是真,纯真才善,纯洁最美,纯情方能恒远;而贪心最恶,贪婪最丑,贪求极欲,贪污不能持久。取纯去贪,我们的肌体和心灵才能得以轻松和自由。我干事不干净成了我今生无法弥补的过失和遗憾,使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就像被人掏空了心一样。这终生的伤痛将永远无法愈合。
    三、后院没管好,家风不正
    我在日记中写道:“养子不孝父之过,做人不正枉为父;全家卷入不幸事,全靠组织给出路。”我没能管好自己,没能管好家庭,家风不正,后院起火,这是我职务卫罪的又一个特点:
    一是全家共同参与违纪违法。1999奉春天,二儿子回家,在吃中饭时说,有批电脑生意可以做,听说市财政局要为下面乡镇配批电脑,想和财政局联系联民。我听后,马上吩咐在市财政局工作的大儿媳帮着找找人。我这句话显然给了小孩一把“尚方宝剑”。于是,大儿媳便带我二儿子找到了市财政局分管副局长xxx,XXX当然答应考察考察。事后,XXX 亲自带队到南京,通过我二儿子到联系好的一家电脑公司考察,自然满意,随即签订了合同,分两批到货。儿子两次从中拿取了好处费12万元。至于对自己亲自打招呼,让自己小孩在自己管辖的部门推销电脑,我身为领导干部,明知违反规定,竟听之任之,可见麻木到何种程度。
    二是家人利用我的权力影响,谋取私利。
    我二儿子曾在南京某大学读研究生,随指导教师到淮安为企业进行战略、形象策划。在2000年初,市华淮信用社主任周某怀着个人想当待批的商业银行副行长的目的找到我二儿子,请他帮助联系几个专家为信用社进行CIS工程策划。我二儿子随后和几个人,联合成立了一个项目组,专门注册了一个南京辟思达资讯有限公司,用业余时间为华淮信用社进行了为期大半年的策划,最后形成了策划报告。整个策划时间这么长,儿子多次到淮安。当时我佯装不知,知而不言,没有及时予以制止,直到儿子被“两规”以后,我才让二儿媳将17万元策划费退给省纪委。
    原某县委常委、公安局长xx,和我二儿子接触较多。经常把一辆蓝鸟车借给他使用,并让他转告我,他想调市公安局工作,请我关照。看在儿子的情分上,后来我真的让组织部拿出方案,提交书记办公会议讨论,但未能获得通过。尽管如此,xx认为我还是出力的,怀着“感谢”之心,竟将这辆车以2.5万元(实付0.8万元)低价卖给了我大儿子,大儿子又将这辆车转卖给一个体户,得钱7.5万元。
    此外,妻子张金美不仅没能对我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约束,相反,当我将不该拿的钱交给她时,她心知肚明,也从未制止。后来,她自己也利用我的权力影响谋取私利。
    三是儿子收取人家好处,通过我为人办事。
    某县原万集镇党委书记简某,曾先后送给我二儿子1.28万元,让他给我打电话,为其升任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帮忙说情。市政府XXX想兼任行政管理局局长,多次送钱给我二儿子,让他给我施加影响,等等。
    家庭的不幸使我深深感到,管好自己、管好家庭具有极端重要性。真的能“一人有福,带起一屋”吗?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实质是封建思想的残余。现在我明白了,祸与福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福也好,祸也罢,有时发生在瞬间,仅仅是一念之差,世上就这两个字:福、祸。两个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两字相连相依,就好比箩面的箩筐,咣当摇过去是福,咣当摇过来就是祸。所以,我们得清醒,凡遇好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边就有祸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句人人皆知的俗话。这句话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狡诈。在商场如战场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恐怕更是如此。人家谁看得起我的全家,包括我?看中的是我手中的权!现在,我简直无法面对家庭,无法抑制悲伤,真是幡然醒悟,痛自责悔!
    四、收礼到受贿,滑向深渊
  我当了市委书记以后,自己成了“第一把手”,家属成了“第一夫人”,家庭成了“第一家庭”,各种逢迎、进攻无时不在,无孔不入,时时刺激我的神经,使我如芒在背,寝食难安。面对金钱的引诱和煎熬,好像血管里有一头怪兽,在你的体内猛冲猛撞,让你“手痒、心悸”,逼着你捞一把。于是,自己的前程捞掉了,自己的尊严捞掉了,自己的家庭也捞掉了。我现在经过反思,感到有了权就有了四多:一是亲友多了。“门前扣匹高头马,不是亲戚也是亲”。亲友真的多了,但真假难辨,假的多,真的少,半真半假也不少;二 是事多了,孩子结婚、孙子出生、家人生日,连搬个房子都是“喜事”,都能庆祝—番。你自己不当事,人家可在乎。三是节日多了。有权时时节,特别是春节。有同志问我,你为什么收礼受贿往往集中在春节前呢?我感到这恐怕像农村“逢集”,现在变为“逄节”,这样交易既可掩人耳目,也有各种借口,使之送得有理,收得安心。四是外快多了。什么“奖金”、‘福利’、“纪念品”、“购物券”等等,都不会少了你这个有权者。在我违纪违法的192个问题中,此四种情况就达52件,已足以说明这种现象。这些“灰色收入”,同样违纪,不应该拿;而且危险的是这个底线一突破,就会向犯罪深渊迅速滑下去。我自己正是从收礼到受贿,从违纪到违法发展的。还有的同志问我,你拿了不该拿的钱,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事后感谢你的?我感到只要你拿了人家钱,受了人家贿,事前、事后其实质都是一样。从官场的权钱交换来看,有先送钱后办事的;有边送钱边办事的;也有先办事后送钱的。这后一种,即事后“感谢”的,它是一种相互的信任,一种相互的默契,也是一种隐蔽。更何况对送钱者来说,既是为了感谢,又是图的合法,一举两得,比前两种一锤子买卖显更深谋远虑。由此,我又想到,虽然在政治“自由市场”里买卖的“商品’本质就是权力和利益,但是各路买家和卖家似乎都不太愿意承认这些交易。因此,兜售权力和利益的时候,这些“商品”须利用“节日”、“感谢”等“情”和“理”来包装。我们常见的这“四多”就是这些五颜六色的包装纸集中地拍卖,集中地上市。
  江苏省一领导同志曾经在一次会议指出:职务可以使人有更好地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可以使极少数人有受到侵蚀、犯错误的土壤和走向腐败的条件,使一个人有许多耻辱,遭到人民的唾弃。当庸官,误国误民;当贪官,害党害民。我感到作为这个地方的主要领导,无非要抓好四件事,即:做决策、用干部、抓落实、做表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自己恰恰没能做到,在这四方面出了问题:表率作用差,不仅自已收礼受贿。而且带坏了全家;使用干部、协调落实上搞权钱交易,受贿犯罪更是严重;因为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端,决策最终又变为给权钱交易开辟市场的手段。我犯了罪,不仅断送了自己,而且损害了党的形象,带坏了一方风气,伤害了一批干部,阻碍了改革发展,影响很坏,危害极大。 我将永远被钉在淮安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白天,我经常一份份翻看我的交待,使我的灵魂一次次受到震撼;深夜,我不停地一件件反思我的罪过,使我的身体一阵阵受到折磨。是我命运不好吗?不!我并不敬畏命运,我应当敬畏的是党纪国法。因此。我有深深的负罪感,心情一直很沉重,也很沉痛。我也有难言的畏罪感。我确实感到自己罪行深重,罪不可恕。民怨沸腾,不惩处不足以平民愤;党心难违,不惩处不足以制党怒。但是,如果真的让我去受牢狱之苦,就这样了此一生,我还值得活下去吗?我更有强烈的赎罪感。我要不断地深刻反省,彻底地坦白交待,坚决地把不该拿的钱退给组织,把握机会,战胜自我,回归本性,以我的积极主动的态度赎罪。

  (点评:赵学凤捞钱的几种手段,在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什么赵学凤等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大搞权钱交易如此轻而易举?答案不言自明,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使他们有了可乘之机。赵学凤是淮安当地人,生于斯,长于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此工作,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在成为当地的一把手后,他可谓一言九鼎,在人、财、物等方面拥有很大的决定权,主观上不愿接受监督,千方百计逃避监督,客观上上级监督鞭长莫及,同级监督形同虚设,群众监督无能为力,赵学凤则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的惨痛教训再一次说明,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任重而道远。)

  (事实回顾:
  在罪行彻底暴露后,赵学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深的忏悔,并结合实际自己走上腐败犯罪之路的思想、性格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仔细分析赵学风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除了受社会大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外,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彻底改变,权力观发生了严重扭曲。在临近退休之际,面对很快就要失去的曾经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权力,他更是患得患失,心理失衡进一步加剧,更加速了他的蜕化变质。
    应该说,赵学风能有今天的成绩,一方面是组织多年来精心培养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他个人的努力奋斗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此过程中,他和他的家人也付出和牺牲了很多。为了补偿妻子和孩子,他在掌握重权后,尤其是临近退休之际,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但纵容他们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到处收受、索要好处,捞取钱财,而且亲自出马为他们谋取私利,结果不但害了自己,而且害了家人,一个美好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妻子张金美,在单位是纪检组长,在家里却是“贪内助”。她对丈夫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但不约束,还利用丈夫的权力影响谋取私利。案发后查明,1997年至2001年7月,她先后共14次单独或与其子共同收受淮安市某公司卢某等人的贿赂计5.8万元。2003年8月12日,江苏省金湖县人民法院一审以犯受贿罪判处张金美有期徒刑5年。
    长予赵越,原系淮安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防范科科长。官虽不大,却善于利用其父影响,吞金攫银,受贿6.28万元,被淮安市清浦区人民法院一审以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
对此,赵学风后悔万分,在忏悔中写道:“家庭的不幸使我深深感到,管好自己、管好家庭的极端重要性。我无法面对家庭,无法抑制悲伤。”)

  自我忏悔:
    “两规”的纪律,使我原本属于形体的那份自由受到了限制,但承受的种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却加速了我思想的奔腾,拓宽了思维的空间。
    我出生于一个祖祖辈辈务农的家庭,姐弟九人,我排行最小,生我时,父亲年已五十。待我读中学时,父亲已心力俱疲,家庭也一贫如洗。但父亲仍望子成龙,为了让我跳出“农”门,光宗耀祖,坚持让我读书,家里将能卖的东西都卖了,最后连几间破草房的檩条都抽下来变卖了,使房子东倒西歪,一遇急风暴雨,全家都提心吊胆。我在学校更是缺吃少穿,坚持苦读。由于家里不能及时拿出伙食费,买不起饭票,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遇到吃饭时,只能借口避开,忍受着挨饿的滋味;只有一双布鞋,平时根本不舍得穿,从家到校步行,只能把鞋子夹在腋下,赤脚步行几十里,快到校门口才能洗脚穿上;为了尽点孝心,还得尽量缩食,买几个家中没有的馒头带给疾病缠身的父亲……在家中这个环境里,既造就了我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意识,也给了我一种无形的压力,立志“出人头地”、“衣锦还乡”。1963年,我考上了大学,全家是既喜更愁,愁的是家中根本无力,读书难以为继。就在这困难重重、走投无路、愁海万千的时候,党组织满怀关切之心,伸出关爱之手,不仅将我的伙食费全免,每月还给我2元钱零用,使我坚持读完了大学,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因此,我一直怀着感恩感德、知恩图报的心情,倍加珍惜工作的机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即使积劳成疾,也带病拼命,犹感不能尽心、尽意、尽力。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个无法开启的黑匣子,说实话,为了“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我多少带有封建思想的残余;“感恩感德”、“知恩图报”,也只是朴素的感情,都明显带有传统文化的痕迹。问题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自己年龄的增长,职务的上升,尤其是在位的最后几年,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精神的解放和境界的提升,没能有效地抑制对权力、金钱的欲望和依赖,让权力、金钱的欲火烧昏了头,终于自取其辱,成了人民的罪人,没有的是“落日”的辉煌,有的只是“落日”的猖狂。在被“两规”中,我明白了:为了光宗耀祖,为了知恩图报,确实也能管一阵子。但做人做事,越是做到最后,较量的不是这些,而是真正的觉悟、崇高的理性和纯粹的人格,这才是管一辈子的啊!
    基于以上在新的层面上的认识,我将我腐败犯罪的思想、性格和社会诸方面的根源作一个深入剖析:
    一、理想动摇
    多年来,我有着农家子弟的本分,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没想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特别是在近几年来,我没能与时俱进,理想动摇了,信仰位移了,形成了一种冷漠、旁观、“实际”的世界观。
    l、理论上模糊了。职务的上升,并不意味着理论水平的提高。淮安地处苏北落后地区。自己错误地认为,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便有一种迫切改变其落后面貌的冲动,使我成了一个一直十分忙碌的人,事业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理论学习明显放松了,经常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对理论学习根本谈不上在理性层面上透彻的认识和在具体实践上的自觉行动,也就不可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现自己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升华。久而久之,自己感到在理论上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像什么是社会主义,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在自己的脑海里好像比较明晰,现在强调了“特色”,没了“模式”,反倒“模糊”起来了;共产主义近在眼前,肯定不可能,但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其“初级阶段”在理论上又越说越长,使自己感到遥远渺茫;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理论落后于实践,有很多社会现象一时无法“解释”,自己不去学习、钻研,反以自己思想不够“解放”为托词。如此等等,也“难得糊涂”。于是,理论上的模糊最终使理想走向虚无。
    2、思想上困惑了。伴随着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脚步,当今的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各种理论的挑战,物质主义的倾向,价值观念的多元,贫富差别的拉大,人们对权力、金钱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并得到社会的宽容,形成了理想的差异、道德的退化、官场的迷离、市场的无序……在这些社会现象面前,我凭着仅有的理性和感性去看待,带着复杂的心理和眼光去理解,自然有着异样的滋味和感觉。看到社会上分配不公,有时还是非不分,不能办的事“办”了,不怎样的人“发”了,便认为光靠理想、热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了,对我来说,还是越实际越好。一种“低调”处事原则就产生了。如此,使自己的思想上有了太多的困惑,太多的不解,太多的惆怅。错误地认为,理论有待创新,理想还应“实际”,从而采取了冷漠、旁观、等待的消极态度,开始重视自我、眼前、实际的利益。理论上的模糊、思想上的困惑必然带来政治上敏感性的钝化和坚定性的动摇,也就不可能自觉地把政治上的敏感性、坚定性放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上,只能听任权、钱吞噬了我的理性、尊严和人格。
    3、行动上迷失了。社会上关于“七上八下”、“七提八不提,位子往旁移”的说法流传甚广,于是就出现了“五十九岁现象”。我感到自己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我在这方面的糊涂能够给人们敲起警钟。在我担任市委书记这几年,总是不断地、强烈地露出这样的念头,就是感到自己“官已做到顶,年龄快到头”,该是“船靠岸、车到站”的时候了,也应该超前考虑考虑“后路”了。理想虽“大”,但很“远”,眼前利益最实际了。于是,集中考虑“两件事”(一是“退休后”,二是“下一代”),为了“两个字”(一权二钱),就走偏了人生轨道。其实没有一个人能永远站在山顶上,总得要走下来。可是我却没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在位的最后几年做了偏颇和错误的生活选择、价值判断,任凭权欲、钱欲蒙蔽了党纪国法的自律与反省,给自己预留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给自己造成的精神压力越来越沉重,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并由着自己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犹如从顶峰坠入深渊。
    人生是复杂的,但复杂的人生不应该泯灭美好的东西,特别是理性、理想、理念。的确,我们要时时面对诸多世俗的利欲熏染和诱惑,但理性、理想、理念和良知总是时时在提醒我们,人总是需要在一些时候,定下神来,认真学习,仔细地梳理自己的理想、信仰和精神寄托,坚守自己做人做事的基本规范。这些事也许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我们把理想、信念的抉择视为人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活力,视为人生价值的一种自我肯定,反省人之所以为人,人怎样才能活得更有理想,更有信念,总有其深远的意义。历史和现实中许多官做得好的,莫不具有丰富的理论,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一个人没有这些做根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很难,要想不犯错误更难。做事,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功夫,首要的是要拿自己当一个有理想、有觉悟、有道德、有纪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今天我因腐败犯罪受到查处,落得人走财空的可悲下场,完全是丢掉了理想,为了眼前利益所引发的恶果。我不能宽恕自己。我真没想到这一生竟无法给自己一个交代。一切权力、金钱,都将随时间的推移而灰飞烟灭,唯有理想和我们的精神永远不死。人老了,但不该失落,不能没有理想、信念,想到此,我不禁悲从心来。
    二、观念扭曲
    能否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是党的干部必须长期经受的一个根本考验。我之所以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因为扭曲了权力观,才扭曲了我的人生。我对权力观念的扭曲主要有三点:
    1、权力“资源说”。权力是和职务相联系的,一个领导干部享有权力是种需要,而利用权(力)就是种危险。随着我职务的上升和权力的集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冲击下,我的头脑变得异常灵活了,感到没有权的时候,办什么都困难,有了权的时候,没想到办事这么容易。权力到底是什么?我对这个问题虽经过思考,但在同时又得出了一个扭曲了的结论:这就是权力是紧缺资源,权力是无形资产,权力是无价资本。既然这样,就进一步推理为:权力既然是紧缺资源,交换就能实现价值;权力既然是无形资产,投入就能得到回报;权力既然是无价之宝,利用就能产生效应。于是,我看中了权力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并利用权力这种紧缺资源、无形资产、无价资本的效应,为自己开拓经济利益的疆土,使权力变现,走上了犯罪的深渊。人的一生,因为主观原因,会犯有很多错误。唯有权力观念扭曲,腐在权,败在钱;腐败犯罪这件事,无法弥补。所以,我不诅咒权力,我也不诅咒金钱,我只诅咒自己,而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2、权力“时效观”。我做领导工作多年,头脑中有了过多的消极现象的积累。我看到并想到社会上那种“有权人求我,没权求人难”的世态炎凉,不觉心寒。特别是在位的最后几年错误地认为,失权就是失威、失势、失利、失落,强烈地感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于是在我走向权力高峰的时候,就抓紧了两件事:一是给自己“留后路”,培养、提拔、重用一些人,以备以后方便;二是为自己“开财路”,权钱交换,收礼受贿,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一举两得,所以,在我腐败犯罪中,官场变市场,以权易钱成了一个重要方面,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可以说是自己自律意识懈怠的一个突出表现,其结果必然是晚节不保,栽倒在最后一站,造成终生的遗憾!
    3、权力“双赢论”。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我影响很大。这影响较深的就是带来了我的权力观的二元论,即错误地认为:有权干好事业,这是应该的,因为对人民要有个回报;有权置好家业,也是可能的,因为对家人也要有个交代。一句话,权力可以双赢。特别是青少年时,自己“穷”怕了,到这时就“想”多了。什么自己退休后能不能生活得更好些,什么儿孙能不能再也不要像我们年轻时吃那样苦,受那样罪,等等,经常缠绕着自己。于是,法纪的底线就冲破了,不该拿的就拿了。说实在的,我们全家人都工作在好单位,工资不仅有保障,而且比较高。加之,有我权力的影响,工资的含金量并不低,还要去索取权力的附加值,把权力转为金钱,这只能是一种贪婪。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但是,我们并没有告别道德的短缺、理性的短缺和良知的短缺,总认为“不拿白不拿,拿了也没白拿”,言外之意靠的是权力效应。权力是双刃剑。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人民赋予我们权力,人民也可能罢免我们的权力。我所持的这种权力可以双赢的二元论,其实质就是带着私欲掌权、用权,既谈不上“先无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谈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说到底只不过是为自己以权谋私寻找借口罢了。
    经过“两规”,我深深地感到,官场是权力最集中的地方,权力观一扭曲,官场污染就严重,官德就会发生变异,必然带来一系列恶果:官场变战场。主要体现在权力之争。职务的变动、分工的调整,关系的亲疏,都是一次次权力的再分配,官场就变成了权力角逐的竞技场。官场变市场。主要体现在权力交换。权力变成特殊商品,既不进市场,也无固定价格,像魔方一样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似乎可以“随心所欲”。官场变磁场。主要体现在权力吸引。官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干部就像一枚枚小磁针,放在不断变换的磁场里,总有着强烈的躁动,权力、金钱对有些人是挡不住的诱惑,有着不能不使他们心跳的吸引力。但平安、幸福和个人的欲望成反比。我正是因为扭曲了权力观,权力和金钱的欲望太高,才堕落成了腐败分子,让自己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恐慌之中,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把权力当商品,也就是把自己的尊严、荣辱当成商品。既然连自己的尊严都当作商品,我在人生的这最后一个时段还有什么资格来谈生命的价值、晚年的节操、人间的真谛,人生的意义?悔啊,悔啊!
    小时候过春节,父亲常让我写的对联是“敬祖宗清白二宇,教子孙耕读两行”。我现在像一堆无用的垃圾,被权力与金钱的腐臭包围着,还谈得上什么“清白”二字,使父母在天之灵蒙羞含辱,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愧疚I
    我曾听到有人这样说:豹死于皮,虎死于骨,熊死于掌,象死于牙。仔细想想,很有道理。给我深刻启示的是:我”死”于“权”。说到底不就是自己在享有权力的时候,没有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执政为民,而是利用权力,不择手段进行权钱交换,腐败犯罪吗?!这不仅是自己的悲哀,亦是家庭的不幸,更为社会所不容不齿。想想真是泪往肚中咽,血在心中流啊I
    三、心态变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务的提升,工作的磨炼,经验的积累,我的心理又跨越了一个时空,变得自傲了、自尊了、自私了;心态老化了,退化了,异化了。
    1、失衡。社会上的分配不公、苦乐不均经常刺激我的神经,特别是最近几年快要退位的时候,心中有更多的翻腾,面对现实,自己的心胸明显开始狭窄、多妒、躁烦和执迷。主要是这三种心理:一是心无足时。知足者常乐。对于现实生活的满足,安于过一种“温饱”生活,这是一种心境。可我这时已不能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简单的物质追求和生活方式了,不再重温清贫,不再满足温饱,也片面认为抖富、显阔是“潇洒”,大款、大腕是“能人”,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倾斜。于是,心无足时,眼红心跳,迷失自我,不择手段,以权易钱,使自己人太倦、意常乱、心更累。二是吃亏补偿。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收一点拿一点,占一点捞一点,亏一点补一点,不犯大忌,心安理得,渐渐放松了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今天收一点,明天拿一点,最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三是,心浮气躁。这几年,可能是自己官大了,权大了;也可能是自己身体不好,肝火太旺,心浮气躁,脾气也大了。因此,听到的谄言多了,良言少了;假话多了,真话少了;虚话多了,实话少了。少部分人敬而远之,大部分人敬而捧之。自己预知、警惕、抵制权力、金钱的诱惑能力大大削弱,一旦耐不住性子,沉不住心气,就产生了急功近利的贪婪心理,就会搞权钱交换,走向腐败。现在看,抵制各种诱惑确需要非一般的毅力,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投机取巧。面对纷繁的社会,面对权钱的诱惑,面对复杂的人群,能志存高远,会平衡心态,不心浮气躁,关键要看自己的理性、知识、人格的沉淀够不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了。
    2、偏颇的自尊。{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不无道理。我生来性格内向,性情急躁。艰苦的过去,多年的风雨,传统的文化,更使我外柔内刚,好胜心、自尊心极强,对自尊敏感度也体现得更加充分,似乎更加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苦和累我都不怕,唯一怕的是让人家瞧不起,自尊心受到伤害。我长期没住什么好房,没穿什么好衣,没吃什么好饭,我在默默忍受的同时,也发穷狠,寄希望于“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当我职务上升了,自感到地位和生活出现越来越大的落差时,心里就更不是滋味,自尊心就感到更受伤害,就愈感到任劳不能任怨,吃苦不能吃亏,受累不能受罪,更加强烈地认为不公平、不服气、不平衡、不甘心。同时也觉得“有朝一日”已到,便利用权力,以权钱交换来维护自己的世俗的、偏颇的、浅薄的自尊,结果付出的是一生的代价。人生并不是一条直线,总得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我现在非常后悔,在长期的学习工作中,没能注意超越自我,改进自己的性格、性情,仍然停留在一种世俗的自尊上,而党纪国法这种高于世俗的要求,是无法用世俗的忍耐来达到的,也是同世俗的自尊不相容的,更是无法用金钱来替代的,我因为有了往日的“衣锦还乡”之欲,才有今日“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恼,也无可争辩地说明了这种自尊的破产。
    3、侥幸。因腐败犯罪终将被查处,对此我不是没有想过。但在我的意识最深处,一直潜伏着一种侥幸。而且,拿了不该拿的钱越多,这种侥幸所造成的良心不安就越甚。总觉得惩罚迟早是要来的,无非是可能的惩罚到底什么时候变为现实的惩罚而已。然而,我始终有种不安的恐惧,也有种不甘的侥幸,正是这种隐隐的恐惧和侥幸,使自己自欺欺人,视而不见问题的要害,也就难以看到这种惩罚的现实性。于是仍凭着侥幸之心更加大胆地弄权,如果真的没有侥幸之心,能看到问题的要害,或许就不会有勇气做下去。现在,我终于被查处,不正是自己多年在侥幸的朦胧中自己造成的吗?!我在腐败犯罪的过程中,也退了些不该拿的钱和物,说明我还没有完全泯灭自己的理性和良知。但转念一想,不止一人送钱给我;有些人又不止一次送钱给我,次数多,时间长,拒收、退回的机会很多,悬崖勒马,犹为晚矣!可悲的是我靠侥幸,半醒半醉,时醒时醉,逐渐变得麻木了,把握不住瞬间即逝的机会,以至最后成了“装睡的人”,叫都叫不醒了!
    失衡、偏颇的自尊,侥幸的心态错位导致了我的行为错位。一是像吸毒。社会上对金钱至上的宽容,使我心态受到冲击。因此,我像吸毒一样,虽然知道它的危害,但又身陷其中,而且“一朝吸毒,多次想毒”。人生贵善始。关键在于把好第一道关口。第一道“防线”被冲破,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最终淹没自己。二是像赌博。社会上贫富对比迥然,由此产生了自己内心的不平衡,一种不无市场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官场赌博心态就自然产生了。心态一旦失去平衡,金钱这个支点就发生位移,人生的天平就发生倾斜,这无异于拿自己一生的奋斗作赌注,最后必然输得精光。人生只有选择,没有什么赌博。我用人生赌明天,这真是荒谬。所以,安定是“药”,安贫是福,安分永远平安。三是像醉汉。我确实拒绝过一些给我送钱者,也退过一些钱和物,但是,我始终没能从根本上平衡我的心态,就像醉汉一样,喝一次,下决心不喝一次;可酒一到,又得再醉一次。醉,毕竟是醉;醉,终归要醒。醉时的疏狂,往往是醒时的尴尬。,心存侥幸,自我麻醉这种“休克疗法”只能断送自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终究未能逃过一般腐败分子走过的发生、发展直至覆灭的全过程。
    中国人最简单的思维就是对比。问题是和谁比,比什么,比出什么境界来。我看了南京市下岗工人周光裕与歹徒搏斗光荣牺牲事迹的报道。虽然他是真正地缺钱,然而他“想国家比想自己多,想社会比想自己多,想集体比想自己多,想别人比想自己多”,不该拿的钱坚决不拿,在他面前,连人家“送一根香烟的门缝也找不着”,就是“一些该拿的钱,他也没有拿”,这就是他在金钱问题上的做人原则。和周光裕相比,我是何等渺小、卑鄙和丑陋!
    人生多坎坷,无处不烦恼。光靠情绪是左右不了人生的,只有成熟的心态,才能把握住自己。“成熟”是什么?难道是像我心胸越来越狭窄,情绪越来越激化,行为越来越自私?不,这是误解,成熟应该是理性、理智的心态。只有像周光裕那样,我们才能脱离幼稚,才能脱离低级趣味,才能视有若无,淡然若忘,豁达大度,使精神超脱,心态平静。我作为多年的领导干部,在家乡成名了,这只是满足了我世俗的一面。成名不等于成熟,更不等于最后的成功。我正因为自己的不成熟,才铸成大错,让金钱玷污了自己在家乡父老心目中的形象,我真的无法面对自己,无法抑制悲伤!
    四、亲情失重
    这次我被“两规”以后,尤其感到十分悲凄的是,不仅我自己违纪违法,成了千夫所指的腐败分子,而且我全家7口人(我、家属、大儿子、二儿子、大儿媳、二儿媳、小孙子),除了小孙子年幼无知外,其他人都卷入其中。家风不正,家门不幸,既折磨着我自己,也折磨着家人。弄到今天这个地步,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作为一家之长,既自己以权敛财,没能带好头,做了坏样子,也因为我没能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去做,亲情失重,后院失控,使家人为权力和金钱所动,利用我的权力影口向,扩大权力效应,以权谋私,干了违纪违法的事,给我添乱加罪,令我隐痛难忍。
    长久以来,我对家庭无暇顾及,家庭的砝码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很轻。尽管如此,家人对我的工作是支持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自身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家庭在外界的形象也是好的。我经常引以为荣。同时,我在情感上对妻儿、对家庭有一种久存心中的内疚,一种按捺不住的不安,一种挥之不去的牵挂。这几年,特别是我担任市委书记这几年,可能是年龄、身体的原因,竟鬼使神差、莫名其妙地被这种亲情缠绕,斩不断,理更乱,欲舍不忍,欲罢不能,滋长了一种非常突出的“感情补偿心理”,在原则和感情两者之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至造成今天这个永远是悔和恨的局面。
    1、错误认为该尊重尊重家属了。我和妻子张金美从相识到相知,从相恋到相伴,已三十多年。她对我的工作全力支持,对家庭也尽到了责任。过去,她自我要求也严格,从不扛我的牌子,也不出头露面。我经常对她讲,在我们二人世界里,此起彼消,还得有人作出牺牲。家里只能保证我一个人了。我既然做了领导,也只能委屈你了。她听了很乐意,我也就很放心。这几年,我感到她年龄也大了,职务也提了,我欠她的也太多了,该尊重尊重她了。于是,对她就从放心到放松、放手乃至放任。家中大事小事,她说了算;别人托我什么事,就让她出面帮助去联系联系。久而久之,她就受我影响,并利用我的权力,收礼受贿,尤其是在她退休前后更甚。不光如此,因她在姐弟中排行老大,亲情也逐渐失重,让他的弟弟们也利用这些关系,掺和进来,推波助澜,造成了更坏的影响。
    2、错误认为该关照关照小孩了。我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涟水工作。大儿子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农村外婆家喂养,不在我们身边很长时间;后来读书,因我工作变动,家无定所,他只能不断转学,自然学习受到影响;工作以后,他又一直在基层,特别是在公安派出所工作时间很长,更是吃苦受累。我老是觉得在感情上欠了他一笔债。因我工作需要,四海为家,家随人走,为不影响读书,二儿子只好一直寄宿在涟水读完中学,后又到南京读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工作。他从小至今只跟我一起生活了五个年头(从 1979年到1983年),聚少离多,见面少,沟通少,过问少,缺少一些切实的关心,觉得对不起他。这几年,我在走向权力高峰以后,自己权力观、价值观扭曲,心态异化,不仅给小孩子以错误的导向,而且出于亲情,对他们溺爱有加,放手失度,甚至放纵,就更加助长了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我总是在想,能让小孩子工作好点、生活好点、身体好点,也算是我对他们的补偿吧。于是,我经常对孩子讲:“我们这辈子靠的是组织,你们今后就得靠自己了”、“我们过去老实巴交,又没后台,你们现在有我这个条件,应该好好努力”,意即可以利用我的权力影响;小孩子找我为自己、为别人办什么事,我总是两句话:“你们直接去找”、”不行就说我说的”,怂恿小孩以需设市,以权换权,以权易钱;小孩子干了些出轨的事,我是“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明知不对,也睁一眼,闭一眼,不制止,不批评、不纠正。一句话,感情代替了原则,感情代替了政策,感情代替了法纪。“子不教,父之过”,当一个父亲难,当个好父亲更难。小孩子迷失了方向,耽误了前程,肯定会记恨我,可我又何尝不自悔自恨呢?
    3、错误认为该考虑考虑家庭了。这几年,我经常在想一个总得面对的现实问题,即马上退下来怎么办?按理说,我们都来自平凡,也将复归于平凡;来自于百姓,也将复归于百姓。完全应该以平常的心态看待职务和权力的变化。可我却错误地认为,所谓退下来,非常实际的不就是从办公室回归家庭嘛。到那时,相伴相随的是家属,相依相靠的是家人,家庭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是最终避风的港湾。可联想到自己一直忙于工作,家庭过问少,条件差,至今似乎依然没有那种能够“船靠岸、车到站”的“依托感”,不由涌起一种对家的渴望,那种久违的家的感觉强烈地袭上心头,感到该是考虑考虑家庭的时候了。因此,儿子工作、孙子读书、房子调整、车子准备都摆上了日程,并超前付诸了行动,并在房子、车子的购置中利用我的权力影响,贪图便宜,甚至收受贿赂,违纪违法,不正是我这个隐蔽在心中的邪念的外化吗?
    亲情、友情、爱情是个永恒的东西。问题是在亲情、友情、爱情与事业、法纪之间位置到底如何摆。共产党人也有“情”,但这种“情”首先是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同甘共苦,生死相依之“情”,是对待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深切关怀之“情”,是为实现群众的利益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之“情”。可我在位的最后时段,却自我迷失,亲情失重,影响、误导、纵容了家属,带坏了、惯坏了、宠坏了小孩,以至全家唱着“向钱看”这“同一首歌”,走向违纪违法的邪路。家风不正,后院起火,失去了防腐拒变的“内力”,使我更加不能掌好、用好手中的权力,把握住自己的行为,腐败分子的可悲的昨天,终于变成了我自己可怕的今天!
    一个哲人说过,人生其实就是寻找的过程。在亲情和法纪的天平之间,如何能寻找到一个更好的支点、更好的位置,来权衡两者的重量,这是我们应该首先、深刻考虑的。然而我把金钱作为支点,并靠权力人为让其错位,使亲情变味,亲情失重,结果是贻害无穷!
    联系我腐败犯罪的实际,感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是:特权,即绝对权力对任何人都是一种腐蚀剂。像行政垄断、权力经济这些特权体制环境,正在吞噬着一些干部。如果不通过改革,从体制上消除这种外部环境,腐败的产生只能是多少问题、程度问题和时间问题。这里我决没有意思将我自己的腐败犯罪归结为外部环境,把自己放在社会环境不好的受害者的位置上来逃避责任。我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市委书记,有一个如何自觉接受监督和制约的问题,还有一个创造好环境,对一个地方党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问题,更有一个如何把握自己的问题。“你不能改变环境,但你可以把握自己。”我凭借手中的权力,暴敛钱财,只能说明我只要绝对权力,不愿接受监督和制约,迷失得太远了,太久了,太深了。
    绝对权力,主要是指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一般表现为:权力滥用和权不正用。在我身上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权力越位。隐蔽的心态使我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从而引发了权力的越位。一是决策缺乏民主。在我担任市委书记以后,我错误地认为,自己是一把手,大权在手;土生土长,情况熟悉;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加之现在确实存在的“班子内部捧着一把手,社会上看重一把手”的现象,更使自己滋长了一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骄傲、浮躁情绪。因此,只要绝对权力,决策没有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个人表态多,当场表态多,临时表态多,严重冲击着民主集中制。这种不要监督、无人监督、无法监督的决策,就难以避免失策,行为决策者也就难以避免失节。二是权力过分集中。特别是使用干部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干部的选拔任用问题上,确实存在讲好恶、讲亲疏、讲集中,助长了少数人不择手段,投机钻营,也削弱了干部、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权利。这样,权钱交换就发生了。这方面的问题,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并且强烈,也是我腐败犯罪的主要问题。三是用权缺少规范。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行政垄断、权力经济成为腐败的根源。而行政垄断、权力经济导致腐败的主要形式就是权力寻租,即权钱交易。我作为市委书记,一把手,一直没有对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实际也难发挥作用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行政审批权长期集中在市里;后来虽然搞了集中审批中心,做了些规范,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自己又经常干预和插手,使一些规定被“一句话”就冲掉了。所以,在我协调资金、土地、工程等一些问题上就产生了腐败,这是必然的。
    ——权力错位。这主要是权不正用。权力观的扭曲,必然产生权力的错位。把权力当商品,权钱交换,力图权力的回报。我在选拔使用干部问题上的犯罪就非常能说明这一点。想提拔者给我送钱,“意思、意思”,我这里“客气、客气”,两方面不需明说,心照不宣;一边是迁就、期待,一边是表态、承诺,实际上是达成了市场交换的默契,共同在经营一笔交易。现在看彼此都是一种伤害。对我来说,还有两种错误的思想。一是把权力当势力,错误地认为,自己快要退了,不能再享有权力,必须趁有权时培植一些人,搞“权力的延伸”;否则,“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时没有自己人,事情难办。可当官是一时的,做人是一世的。我搞这种“权力的接力”,其实也是枉费心机。二是把权力当工具,服务亲友,力图权力的扩张。“一人有福,带起一屋”的错误思想一直左右着我。我的一些亲戚也收受了别人的好处,我知道送钱者不是看中他们,而是看中我;也不是冲着我本人,而是冲着我手中的权力。看着这种“权力的扩张”,我不仅未能警惕,感到危险,相反有着一种满足感;不仅未能及时批评、制止,相反,有时还加以助长。这无疑是我的责任。这个教训使我认识到,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管好家庭、亲戚,实际上是要制约自己的“绝对权力”,是党组织对领导干部的一种提醒,更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只可惜我当时没能深刻认识这一点。
    ——权力缺位。“绝对权力”有个奇怪的现象,即不是对享有的所有权力都是“绝对的”,而是对那些能被利用的权力是“绝对”的,对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权力,往往是该到位而不到位,是“绝对”地放手。所以,私欲掌权,权力一定会越位、错位,也一定会有缺位。这几年,我在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实现群众利益这方面明显不如过去了,特别是对“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没有依权有力协调落实。对共产党的干部来说,职务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服务,权力意味着奉献。我在执政为民这个根本问题上缺位、不到位,心中是有愧的。
    腐败问题,无论怎样,总是依附权力而存在的。特别是作为一把手,重大决策由一个人说了算,其为所欲为的行为已深刻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我们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于一把手的监督滞后,甚至空白。但是,在当今理智和欲望、法纪和亲情、良知和腐朽较量与交融的时代,再健全的监督、再严格的制约,也会有不愿接受监督和制约的人。这样,任何不受监督和制约,缺乏理智、法纪和良知的“绝对权力”,必然产生扭曲了的“解放”,变异了的“官德”,错位了的“行为”,就会没有底线,就会像癌症和瘟疫一样,无法疗救和控制,就意味着堕落。我想,作为一个人,你尽管攀升不到官德的最高境界,但官德的最低下限必须坚守。这个底线就是要自觉地生活在法纪制度之中。法纪制度,包括监督制约制度,不仅是惩治腐败的依据,是高压线,更是我们平日用权行事的规范,是生命线。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监督和制约。当然,这种自觉,不只是迫于法纪制度的约束,更不能停留在惧怕法纪的惩罚上,而陷入“不是不想拿,而是不敢拿”的怪圈;而是出于宫德的内在要求,出于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责任感,从而在自己的行为涉及到党纪国法制度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决不越雷池半步。权力本身没有什么丑恶之处,但一旦失去了监督和制约,形成了“绝对权力”,掌权者的尊严和价值就难以避免建立在交易之上,哪还有什么腐败丑恶现象不可能发生的呢?现在我真正体会到,这种权力不受约束、行为不能检点的生活是不值一过的。我现在被查处,不正是我搞“绝对权力”,自编的罗网,自酿的苦酒,自掘的坟墓,自留的骂名,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幕悲剧吗?真理往前一步,就变成谬误;权力到了“绝对”,就会产生腐败。现在看来,违法不违法,违纪不违纪,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清晰的界线,也就是在掌权、用权上的一线之隔,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啊!只可悔“一失足终成子古恨”!
    我被“两规”以后,出离了官场的喧嚣,脱离了尘世的纷扰,深刻学习、领会、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直接面对党纪国法,直接面对自己为了“退休后”,为了”下一代”,腐在权,败在钱,贻害了家庭的罪恶,潜心反思,严格解剖,并在执政为民这个层面上重新审视和提升,才有切肤之痛后的猛醒,才真正领悟、参悟、彻悟出人生最初始、最本质,也是最永远的意义。人到老年贵自知。人老了,位尊了,权大了,但自我约束不能放松,权力观念不能扭曲,法纪底线不能逾越,官德堤防不能溃破,亲情友情不能失重,精神支柱不能倒塌。这就是我被查处后最大的感悟,最深的启迪,可惜太晚了,真可谓:
  “父母生来父母养,无党培养难成长;年近六旬犯了罪,俯愧人民仰愧党。”

   (点评:赵学风从小家境贫寒,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他顺利读完了大学。20世纪60年代毕业后,他一直在基层工作,并依靠自己的才学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应该说,赵学风也曾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动摇,权力观严重扭曲,结果晚节不保,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思想和世界现的改造一刻也不能放松。
    近年来,党中央三令五申,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决不能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他们谋取私利,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和措施。赵学风却置若罔闻,顶风违纪,千方百计为子女谋利,为此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仅在群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且害人害己,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
    赵学风的教训再一次警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应该经常自省自警,特别是在顺境中更应保持清醒,时时刻刻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决不能放任自流,对小错误视而不见,直到腐化犯罪无法回头时,才发出沉痛的忏悔。到那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即使如赵学风这般在东窗事发后写下如此深刻感人的忏悔,也已于事无补。
  但愿赵学风式的悲剧不再重演!)